Welcome to My Blog!

This is Boxer Template Demo Site
Follow Me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吾尔开希,六四事件另外一个风云人物,他之所以会获得媒体的高度重视是因为他的激进作风,如果有看过《天安门》这部影片的人,一定对他在炮轰李鹏的片段深深吸引:"纠缠的不是我们这些学生代表,我认为我没有必要重复我所讲过的话,但是好像有些领导还没有明白,那么我愿意重复一遍,现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说服我们在座的这些人,问题在于怎么让他们离开,他们离开的条件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只有这一种可能性,这是客观事实,如果广场上有一个人不离开,还在绝食得话,我们就很难保证剩下的几千人不离开!"
吾尔开希是维吾尔族人,不是汉族,所以侯德健在《民主歌声献中华》时就说他做的龙的传人这首歌其实并不对,因为有些中国人不是黑眼睛,黑头发的,可是他们依然爱国,突显了吾尔开希在运动中的地位。
吾尔开希还有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跟香港巨星梅艳芳的情谊,有人还传是梅艳芳把他从中国救出来的,而且还发展成姐弟恋,梅艳芳逝世时,吾尔开希还到香港凭吊。
对我来说,吾尔开希在89民运的作风其实突显了当时青年的愤慨与激情,也许有些人不喜欢他激进和冲动的性格,然而我确非常欣赏,因为毕竟在与强权对抗时,我们更需要的是象吾尔开希的勇气。

【89年學歷】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一年級本科生
【近況】 台灣電台節目主持人
【通緝令】1989年6月12日中國公安部轉發北京市公安局對其全國通緝如下:
(2)吾爾開希(原名:吳爾凱西),男,一九六八年二月十七日生,維吾爾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縣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八八級學生。身高一百七十四公分,留中分頭,頭髮稍黃,長臉型,大眼睛,厚嘴唇,皮膚較白,說話聲音較粗,講漢話,經常穿綠色軍褲。
【簡介】吾爾開希介入學運較早,初期挺身而出,相當勇敢,但之後凌架於學運組織之上的冒然舉動時有發生。據他和其他當事人的回憶,開希是在四月二十一日在北師大貼出大字報,自封“師大自治會主席”及“北京高校學生臨時自治聯合會主席”,而這些“組織”當時實際上只有他一個人。二十三日晚臨時高聯籌備成立時,周勇軍當選臨時主席﹔四二七大遊行前因周迫於當局壓力擅自宣佈取消遊行,二十八日改選吾爾開希任主席。開希開始受到外界關注,是在四月二十九日與王丹私自在香格裡拉大酒店召開“個人記者會”,會後他們稱被中共便衣跟蹤,躲藏起來,不參加高聯會議而要求組織保護,故請求高聯將二人列為“掛名常委”,師大和北大則另有正式常委。雖然不參加會議,二人還是以學運領袖的姿態常常會見記者,對外宣佈組織決議,這不僅違背當時的組織紀律,也對學運組織的工作現成諸多困擾,如之後不顧高聯反對絕食的決議而擅自發動的“個人絕食”。學運組織對此經驗不足,無法扼制二人,尤其是不願對外形成分裂的影響,故一再遷就,直到絕食後,高聯才將二人去職。五月十五日與二十二日凌晨兩次不經廣場組織程序而貿然以“個人名義”喊撤,皆造成了廣場上的混亂。五月二十三日師大改選也將其選下,但大會閉幕前開希趕到重新選舉而保留了職務。五月十八日被李鵬臨時召集,見面前由中共安排要二人主要發言。五二七首都各界聯席會議上自稱「最有知名度,也最有個人魅力」急切要做運動最高的「人民發言人」,未被與會的廣場指揮部接受。六月三日晚聽到開槍之後,在廣場廣播站要求民眾誓死反抗,隨即以暈倒的方式被救護車送走。六四後不久抵達香港,在電視上稱“廣場死亡數以千計,北京,我想數以萬計,我這是比較保守的估計”,多年後承認是夸大其詞。到香港後不久,繼續以 “北高聯主席”的名義對外發言,隨後流亡法國,任當時成立的“民陣”副主席。之後其風格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逐漸退出海外民運,娶台灣富商女兒後定居台灣。吾爾開希多次以各種公開姿態“闖關”,並宣稱近期某年或某月內一定闖回大陸,結果皆無下文。 (64檔案-2004)
【維琪百科】維琪百科上對吾爾開希有如下介紹:
吾爾開希,原名吳爾凱西(Urkesh Davlet,1968年-),維吾爾族人,是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的原學運領袖。他原來是一位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的高幹子弟。在八九學運早期,他被學生推舉成為領袖,與當時中國總理李鵬會面。在電視上他身穿醫院的病號服和李鵬針鋒相對的場面使旁人為之側目。後來在李鵬宣佈全國戒嚴之後,宣佈進行絕食抗議。他是學運領袖中相對比較溫和的人。
1989年6月4日中共武力清場以後,吾爾開希位列被通緝學運領袖的第二位。根據香港藝人梅豔芳死後各人所透露,吾爾開希就如同電影及電視節目中描述,透過香港演藝人和中港貨櫃車司機設立的秘密通道逃離中國大陸到達香港,並流亡至法國。相較於其他六四運動人士,他快速的離開中國,被部分人謔稱“吾爾開溜”,對他的評價也產生兩極反應。
離開中國,他往美國哈佛大學繼續進修。之後由於海外民運人士內鬥,吾爾開希決定離開美國前往臺灣,並在台中定居。他在臺灣成為了電臺主播和政治評論家,並結婚生子。據稱,臺灣2004臺灣立法委員選舉時,吾爾開希有意爭取臺灣泛藍的候選人,但最後並未成功。他也曾批評陳水扁總統宛如共產黨而引發政治話題。
2003年梅豔芳去世後,吾爾開希曾到香港參加她的葬禮。吾爾開希是繼柴玲之後第二個到香港的天安門事件學生領袖,他在機場發表了一個公開聲明,表示希望中國新領導層能夠讓當年的學運領袖回國。
【常見誤解】媒體一般將八九年五月尤其是絕食後的吾爾開希繼續稱為“北高聯主席”,尤其是五一八與李鵬“對話”及其 五二二喊撤遭罷免時,依然以為他仍然代表北高聯和學運。這些誤解不久在當時的媒體上廣為流傳,在六四後的絕大多數歷史文獻和專題回顧中,也訛傳訛且保持至今。這種誤解容易將其個人行為誤以為學運的組織行為,結果對八九民運史實及評判有很大的誤導。 (64memo.com - 1989)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吾尔开希在89民运期是激进的学生领袖,图为他准备在一个挂有国父孙中山图像的人潮前演说。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吾尔开希近照,图为他前往香港凭吊梅艳芳。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柴玲,64事件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说她要别人流血,自己逃生,有人说她在当晚大屠杀前就离开了广场,也有人捍卫她的奉献精神与正义感。
在我看来,柴玲其实很可怜,她是在广场最乱的时候接下广场总指挥的棒子,一个女生有如此的勇气,在当时专制的中国来抗衡极权政府,竟然没有什么人提及,反而着重攻击她,何况那个让别人流血,自己逃生的录影带是经过《天安门》这部影片剪辑而成,根据她的前夫,封从德所言,柴玲的本意是讲自己想到南方发动民主运动,并不是逃生。电影剪辑成几个片段,然后放在一起,前后有相差一段的时间,所以内容不完全准确。
至于柴玲有没有在最后时刻逃离广场,有图为证是没有,她跟学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坚持到最后一刻,撤离时也是站在前线,指责柴玲的人很多都是想为中共政府寻找合理的镇压理由,真可悲。
柴玲,1989年无私的奉献于这场学运,可是却被后人一直指责,我觉得这是六四的悲哀。。
【89年學歷】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二年級研究生  
【近況】美國波士頓某網路電腦公司總裁  
【通緝令】1989年6月12日中國公安部轉發北京市公安局對其全國通緝如下:  (4)柴玲,女,一九六六年四月十五日生,漢族,山東省日照市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八六級研究生,身高一百五十六公分,圓臉,單眼皮,高顴骨,短髮,皮膚較白。  其中年級被夸大,應為八七級研究生。  
【簡介】柴玲1987年從北京大學心理系畢業後,即入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心理研究所作碩士研究生。八九學運初期,隨封從德參與北大籌委會工作並任秘書長,後與王丹等人一道發起絕食,提出绝食的两点诉求:不是動亂,必須平反;立即對話,不許拖延。柴玲參與起草和在廣播站唸的《絕食書》錄音在當時有極大影響,故在絕食後相繼擔任絕食團指揮部和保衛天安門廣場指揮部的總指揮。五月二十八日因不滿一些試圖操縱運動的知識精英和學運精英,準備辭職南下發動各省支持戒嚴中的北京民主運動,行前留一遺言性質的錄像講話,後被挽留未能成行。六四凌晨,柴玲帶領指揮部和廣場數千學生撤離天安門回到校園。  六四後,柴玲與封從德在國內躲藏了十個月,六月八日,柴玲在國內作一控訴北京屠殺的四十分鐘的錄音帶,兩天後傳到香港並在世界各地的電視中播出,影響極大。九○年四月二人取道香港流亡法國,之後柴玲到美國求學,九三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公共關係碩士學位,隨後在波士頓Bain & Company任職,九六年入讀哈佛大學商學院,九八年取得MBA學位,同年創辦開發高等教育網路管理軟件的電腦公司,任總裁至今。柴玲曾在八九年和九○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64memo.com / 89)  
【常見誤解】九五年紀錄片《天安門》發行以後,柴玲的聲譽受到非常嚴重的傷害,各種流言四起,其中主要的誤解有四:  一﹑柴玲“希望別人流血,而自己逃生”。這是《天安門》影片最容易給人的一個誤導印象,最早報道該片的香港《聯合報》記者薛曉光就是用這樣的標題作的報道,在九五年引起極大的爭議。實際上,這一誤導源于該片剪輯的兩段柴玲講話,即八九年五月二十八日柴玲分別與拍攝錄像的一個美國留學生及一個香港女記者的問答,這兩段話相隔四十分鐘,提問人和語境皆不同,但影片沒有任何說明,故非常容易引起誤解。前一句是說廣場撤不下來的情況下,只能是流血的結果,而“期待”中的流血才能喚起民眾。後一句是回答香港女記者的提問,問她自己是否會留在廣場,柴玲說不會,她要離開廣場,但影片也完全沒有提到柴玲準備去南方的行動。柴玲製作錄像時以為南下必九死一生,故錄像第一句就是“這是最後的話了”,其中的用詞卻是不夠謹慎,一些情況也與事實有出入,但象影片這樣將兩個對話拼接在一起,便構成了嚴重的道德指控。這種大段剪輯而不說明語境背景的做法,並非嚴肅的歷史紀錄片的職業規範。  二﹑“柴玲六四前已經逃離北京”,這樣的指控也很常見,但完全不是事實,柴玲一直堅持到六四凌晨,與廣場數千學生一道撤離。  三﹑“柴玲六四槍一響就逃到了美國”,也是也很常見的臆斷,她在國內躲藏了十個月才出來的,中共天羅地網也沒有抓到她。  四﹑“柴玲已經回國”,這是近年常見的流言,如2004年“六四”十五週年前夕被一些媒體傳得神乎其神,而其實當時柴玲就在波士頓。 (六四檔案 - 89)  
【備註】柴玲的電腦公司名字用中文“尖子班”的諧音(jenzabar.com),雖近年電腦行業不景氣,該公司在2002年的進賬還是達到五千萬美元,2004年新僱用一百六十名職員。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特别喜欢这张照片,柴玲的眼神透露着无奈与抑郁,她在六四后怎么也想不到她会被万夫所指。这张照片摄于1989年6月1日。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柴玲近照,发福不少。

Contact Form

Name

Email *

Message *

Translat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