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My Blog!

This is Boxer Template Demo Site
Follow Me

一年一度的校园选举即将来临,每年校园选举的戏码几乎都一样,都是由两个有明显政治对立倾向的阵线争夺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政权”,由于校园选举往往被视为青年学生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民调”,因此大众也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加上在308政治海啸后掀起的政治热潮,近几年的校园选举肯定比过去来得激烈。

然而,在一片校园喧嚣叫骂中,也有许多学生和公众人士开始质疑校园选举的意义何在?它是否只是一个校方和两个阵营的每年“例行公事”?哪一个阵线中选对校园和社会到底起着什么样的影响?

“投谁都一样的啦,两个阵线都做不到事情的!”这是很多学生对学生代表理事会(MPM)的想法。

事实上,持有以上想法的学生有部分观点是对的。的确,现今的MPM是完全没有实权的,无论是亲校方阵线还是亲学生阵线上台,他们都没有任何权力全管理校园建设,保障学生福利。

无实权的MPM

70年代以前的学生会,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精神的学生会,他们可以管理校园巴士、处理学生膳宿、批准学生组织成立或借用场地给学生的一个“实权”组织。

然而,大专法令经过70年代的修改后,学生会的名字被贬成学生“代表”理事会,权力已被大幅度剥夺,学生从此再不能参与校园政策的制定,学生代表理事会也变相成为一个只是“执行”校方政策的团体而已,其所举办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需先得到校方学生事务处(HEP)的许可,处处受到约束。

简单来说,HEP实实在在已经完全架空了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权力,把学生代表理事会变成一个校园民主的橱窗摆设而已。

校阵为何参选?

很多人会问,既然如此,明知道没有任何实权来拟定校园政策,为什么还有学生要参选?赢了之后又怎样?还不是看校方脸色?

隶属亲校方阵线的学生会参选,很大程度是校方培植出来的,目的在于“抗衡”有“反动”意识的“亲学生”阵线,毕竟亲校方阵线不会违逆校方意愿,并会为校方或政府实行的政策护航。

根据《当今大马》的报道,2006127日,现任首相纳吉接见17个国立大学的学生代表理事会,当时的学生代表理事会都是由亲校方阵线掌控,他们“要求”政府不要废除大专法令。

“纳吉过后就在记者会上表示,学生们一致支持继续执行《大专法令》,政府也接受这个建议,不会废除《大专法令》。在场的各大专学生代表皆报以热烈的掌声。”

从以上事例就可以证明,为何政府和校方每年都要派学生去打选战,因为这些学生可以“合理化”他们所实行的政策,让无论好坏的政策,都有其民意基础和舆论氛围。

学阵为何参选?

相反的亲学生阵线为何明知道没有实权,却还参选呢?何况,校方也会打压这些不听话的学生,他们参选目的何在?

如果单从争取学生福利角度来看,亲学生阵线参选的确是吃力不讨好,毕竟校方才是校园政策的最后决策者。然而从大格局来看,亲学生阵线赢得学生代表理事会,却能在舆论上牵制校方和政府,任何威胁到学生权益不公平的事情,有了学生代表理事会这个平台,将能够迅速做出回应,并动员支持力量,在舆论上与校方和政府相抗衡。

在之前闹得轰轰烈烈的学生邀请政治人物入校园被控案,如果在马大执政的是亲校方阵线,肯定的,他们必然支持校方的行动。然而就是因为亲学生阵线当时掌控着学生代表理事会,所以他们与社会非政府组织发动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攻势,最后成功迫使校方宣布被控学生无罪。

更重要的是,亲学生阵线要执掌学生代表理事会,有着长远的目标,即要“平反”学生会当年失去的权力,以达致校园自主,学生自治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的确艰辛,可能需要很多代学生的斗争才可以达到,但如果他们不参选,斗争的基础又从何谈起呢?

投票要看大格局

总的来说,虽然学生代表理事会没有任何实权,但校园选举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除了是一种“民调”外,更是两个阵线抢占引领舆论平台的战场,这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权益,因此学生不能因为觉得选举很无聊或很乱就放弃关心校园政治,或甚至不出来投票。

学生们在投选自己校园的学生代表时,更应比较谁更能在舆论上捍卫学生及双方斗争的目标,而不是着重于这个阵线能不能帮学院弄好添水器之类的微观诉求。

当然,无可否认,校园的软硬体建设和学生福利很重要,但若没有校园的民主环境,没有学生参与政策拟定,一切的软硬体建设和福利诉求最后也只会沦为可有可无的竞选宣言。因此,无论是参选的学生或是投票的学生,都应该拥有大格局的视野,才不负大学生是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眼睛这个伟大使命。


Contact Form

Name

Email *

Message *

Translat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