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My Blog!

This is Boxer Template Demo Site
Follow Me
From http://tonypua.blogspot.com

PJ Fund Raising Dinner

Yes, the DAP in Petaling Jaya is raising funds both of its regular operations as well as for the upcoming elections. To kick off our fund raising campaign, we will be hosting to dinners to celebrate Malaysia's 50th Merdeka Anniversary with the theme "Petaling Jaya To Lead Malaysia Forward".

Ticket for the 1st Dinner (English/Malay)




The first dinner will be held on the 1st November 2007 (Thursday) at Damansara Palace Restaurant, Kota Damansara. Halal food will be made available for Muslim guests. This dinner will have English as the primary language with the following speakers:

Lim Guan Eng, DAP Secretary-General
YB Teresa Kok, MP for Seputeh
Tony Pua, Economic Advisor to DAP Secretary-General
Lau Weng San, Political Secretary to DAP Secretary-General
Dr Cheah Wing Yin, Former President, KL-Selangor Private Medical Practitioners Association
* Other potential speakers to be confirmed.

In addition, a special Latin and Modern ballroom dance performance by the Malaysian dance champion and our representative at the Asian Games is being arranged, and will be confirmed soon for this dinner.


Ticket for the 2nd Dinner (Chinese)



The second dinner is to be held on the 20th November 2007 at the same venue, this time with Chinese as the primary language. The speakers for the second dinner will include (besides some of the above speakers):

YB Lim Kit Siang, Parliamentary Opposition Leader
Sdr Ronnie Liu, DAP Central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
Sdr Ean Yong Hian Wah, DAP Selangor State Chairman
The tickets are priced at RM50 each or RM500 per table of 10. VIP tickets are available at RM1,000 per table of 10.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purchasing tickets for the above dinners using credit cards via PayPal, click on the relevant buttons below (a new PayPal window will appear). Alternatively,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 tonypua(at)yahoo.com to use other forms of payments.

本文刊登在2007年10月20日星洲日报言路版,原题为:从马大选举看青年大选投票取向,请多多指教。

国内各大专校园选举随着马大第12宿舍的重选而落幕,蓝营赢得15间国立大专学生代表理事会(学理会),绿营只在国际回教大学连续第二年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执政学理会。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从校园选举所爆发的种种争议如候选人被取消资格、被恐吓、幽灵选票、匿名信谩骂等都活生生在全国大选上演。然而大学生在校园选举的投票取向是不是也即将体现在来届全国大选呢?

笔者将从马大的选情来分析,青年在下届大选的投票取向。由于笔者认为校园情况与国家大选非常接近,所以我们来假设马大校园的蓝营(亲校方阵线)所扮演的角色是国阵,而绿营(亲学生阵线)里的回教学生会角色很象回教党,新青年协会则类似现实中的行动党。

蓝营在41个席位获得32席,绿营胜7席,独立人士2席。所以蓝营再次以超过3分之2的优势执政马大学理会。仔细分析,虽然吃败仗,但绿营其实在这次选举已经有重新崛起之势。

首先,由3万名马大生投选的9席校园级议席,过去三年都是蓝营的囊中物,然而今年绿营的两位马来候选人今年竟然可以赢获两席,而且其中一席高居第二名,证明回教学生会有办法突破校方的围堵,下一届选举极可能就是江山的争夺战。

除了校园级,回教学生会今年在系院的席位也有所增加,即使是落败的系院,多数票已经被拉近。如果这群支持绿营的马来学生在来届大选维持着一样的投票取向,那巫统必须担心他们的青年票源,除了马大,回教学生会在各大专所展现的政治谋略、动员能力、教育工作事实上都比以利益挂帅的蓝营来得强,而这股力量极可能就是未来大马政治的“绿潮”。值得赞赏的是,回教学生会在选举中都是以校园民主和学生福利作为诉求,宗教的色彩没有被突出。

至于华裔选票,虽然代表绿营的新青年颗粒无收,但是多数票却是大大地拉近,一名校园级候选人只差77票就能中选,这比过去三年都输一千到两千票的情况来看,实在是一项创举。虽然蓝营的华裔代表高居校园级的第一名和第三名,但主要是靠不断传出恐吓之声的宿舍选票当选。如果只看校外寄宿生选票,那马华公会应该为大专票源感到担忧,因为蓝营华裔只能在校外获得不足30%的选票,七成倾向反对色彩浓厚的新青年。

虽然如此,许多马大华裔生还是不满新青年与回教学生会结盟,因此不排除新青年因此失去一些华裔选票,包括工程学院(新青年只输85票)。虽然新青年没有赢得任何议席,但却展现前卫的选战宣传,包括上Youtube发表宣言,制作饶舌歌曲进攻蓝营,这些新策略都可能是拉近多数票的原因。因此,下届大选,电子选战将值得朝野政党重视,它可能是影响选情的重要新战场。

总的来说,绿营长期的基层工作和策略的运用是选票大幅度增加的原因,蓝营依然靠校方的庇护,尤其是宿舍的选票护航过关。而如果以上假设都在大选上演,执政党不能轻视绿潮的扩张和华裔选票的取向,而在野党则应该想方设法保住这群可以在大选左右战局的年轻人选票。

原文刊登在2007年第7期(9月份)《火箭报》

九月的大学校园风起云涌,事因校园必须进行选举选出新一届的学生代表理事会,情况与国家每五年大选一次组政府情况类似。

1998年爆发安华事件后,国立大学受校外政治气氛影响,在校园分成蓝派与青派两大阵营。蓝派被视为亲政府(亲校方阵线),而青派被视为亲在野党(亲学生阵线)由于当时政府深怕学生的力量会动摇政权,政府开始介入校园选举,以确保青派力量能够被压制,但连续几年青派都获胜,政府坐立不安,近几年指示校方加强打压力度,设立不合理的规则来确保蓝派大获全胜,以向全民传达一个重要讯息:大学生是支持政府的,不是反政府的。

这些规则包括:

1. 电子投票(不透明,候选人无法监票,校方可以控制选票)

2. 投票箱从系院搬到宿舍(方便控制宿舍票源)

3. 竞选期只有两天(青派在缺乏资源下无法全面地向学生拉票)

4. TNC(副校长)是竞选委员会主席(立场难免不够中立)

5. 候选人的成绩必须在平均积分3.0以上(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领导能力?)

6. 不能结盟竞选(有同样理念的学生不能结合力量来向学生拉票)

7. 参选按柜金高达300令吉(学生负担加重)

除了千奇百怪的竞选规则,校方也进行许多洗脑工作,许多进入大学的新鲜人都被告知不能参与一些学生组织如理大华文学会、博大前进阵线、马大新青年协会、各大学的回教学生会等,并标签这些学生组织是受反对党控制的组织,只会破坏国家稳定,然后再灌输大学生能读大学是政府给予的机会,必须珍惜等等。

在不公平政策和强硬手段的行使之下,从2004年起,校园已经是一片蓝天,虽然大学的青派依然与庞大的校园机制作出抗衡,在形势比人弱的情况下,青派未战先输,此外,一些大学的学生组织甚至杯葛选举以表不满,然而情况依然没有改变,悲哀之极。

大学的民主与自主依然遥遥无期,在政府的插手下,我国大学根本无从教育大学生民主的真正意涵,他们又怎么会有独立和批判的思维呢?那我们又如何期待他们出来社会后能够为实现一个民主与自由的马来西亚作出贡献呢?因此,若政府真有心把我国大学打造成一流大学,那首先就应该从公平的校园选举做起,别把学生当成是政治的筹码。

原文刊登在2007年第七期(9月份)《火箭报》

近来,全球第三大华人政党马华公会频频在媒体喊话,告诉华裔选民必须在下一届大选集中选票力量,把票投给在朝的华基政党以便能够在内部争取更大的华裔政治权益。

国内经济的低迷、百物高涨、极端言论不断、治安不靖以及猪农事件都让马华感受到华裔选票的压力,再加上独立调查中心的民调显示,有60%的华裔选民会在来届大选投票给在野党更是让马华上上下下坐立不安,深怕下届大选兵败如山倒。

因此马华公会现在“挽救”流失的选票的策略是要求华社必须集中力量投票给在朝的华基政党,以争取更强大的政治权益。并辅以1969年华裔因为把票投给在野党而失去了重要的部长职位以及1999年马华大胜后帮忙华小迁校和获得政府奖学金来佐证。

首先我们应该对马华感到汗颜,一个政党要争取选票竟然不是对国家的政经文教发展提出建设性或替代性方案,反而只是泛泛地提出“要求华社团结力量投给马华”的空泛理论。

而至于马华的救命稻草,“1969及1999效应”更是一个荒谬的佐证。如果当年马华做得好的话,它会惨败吗?等到流失了选票,失去了重要部长职位,就怪华社不支持马华?但马华为什么不检讨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不重新检视马华引以为荣的“国阵精神”,反而迁怒于华社呢?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一种做法。

如果按照马华的逻辑,惨败就丢重要部长职,那大胜应该可以获得重要部长职吧?然而九五、九九和零四年大选,马华都大胜,可是为什么内阁部长职位增加了,马华还只是那四个部长职呢?
而在1999年,巫统面临大浩劫,华人票稳住了国阵的政权,然而我们真的如马华所说华社权益有被大大被提升吗?诉求事件、宏愿学校、白小事件、回教国、数理英化到最近巫统领袖的极端言论不都是在马华大胜后涌现的吗?如果马华在大胜后,华社的权益反而有倒退的迹象,那我们还能相信马华有人在朝好办事吗?

历史和事实已经证明,马华的大胜战绩改变不了巫统的单元化和腐败的政策,只有壮大在野的力量,人民才能通过健全的监督与制衡机制争取自身的权益,迈向一个以大马人优先的公平国度。

Contact Form

Name

Email *

Message *

Translat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