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在2007年10月20日星洲日报言路版,原题为:从马大选举看青年大选投票取向,请多多指教。
国内各大专校园选举随着马大第12宿舍的重选而落幕,蓝营赢得15间国立大专学生代表理事会(学理会),绿营只在国际回教大学连续第二年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执政学理会。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从校园选举所爆发的种种争议如候选人被取消资格、被恐吓、幽灵选票、匿名信谩骂等都活生生在全国大选上演。然而大学生在校园选举的投票取向是不是也即将体现在来届全国大选呢?
笔者将从马大的选情来分析,青年在下届大选的投票取向。由于笔者认为校园情况与国家大选非常接近,所以我们来假设马大校园的蓝营(亲校方阵线)所扮演的角色是国阵,而绿营(亲学生阵线)里的回教学生会角色很象回教党,新青年协会则类似现实中的行动党。
蓝营在41个席位获得32席,绿营胜7席,独立人士2席。所以蓝营再次以超过3分之2的优势执政马大学理会。仔细分析,虽然吃败仗,但绿营其实在这次选举已经有重新崛起之势。
首先,由3万名马大生投选的9席校园级议席,过去三年都是蓝营的囊中物,然而今年绿营的两位马来候选人今年竟然可以赢获两席,而且其中一席高居第二名,证明回教学生会有办法突破校方的围堵,下一届选举极可能就是江山的争夺战。
除了校园级,回教学生会今年在系院的席位也有所增加,即使是落败的系院,多数票已经被拉近。如果这群支持绿营的马来学生在来届大选维持着一样的投票取向,那巫统必须担心他们的青年票源,除了马大,回教学生会在各大专所展现的政治谋略、动员能力、教育工作事实上都比以利益挂帅的蓝营来得强,而这股力量极可能就是未来大马政治的“绿潮”。值得赞赏的是,回教学生会在选举中都是以校园民主和学生福利作为诉求,宗教的色彩没有被突出。
至于华裔选票,虽然代表绿营的新青年颗粒无收,但是多数票却是大大地拉近,一名校园级候选人只差77票就能中选,这比过去三年都输一千到两千票的情况来看,实在是一项创举。虽然蓝营的华裔代表高居校园级的第一名和第三名,但主要是靠不断传出恐吓之声的宿舍选票当选。如果只看校外寄宿生选票,那马华公会应该为大专票源感到担忧,因为蓝营华裔只能在校外获得不足30%的选票,七成倾向反对色彩浓厚的新青年。
虽然如此,许多马大华裔生还是不满新青年与回教学生会结盟,因此不排除新青年因此失去一些华裔选票,包括工程学院(新青年只输85票)。虽然新青年没有赢得任何议席,但却展现前卫的选战宣传,包括上Youtube发表宣言,制作饶舌歌曲进攻蓝营,这些新策略都可能是拉近多数票的原因。因此,下届大选,电子选战将值得朝野政党重视,它可能是影响选情的重要新战场。
总的来说,绿营长期的基层工作和策略的运用是选票大幅度增加的原因,蓝营依然靠校方的庇护,尤其是宿舍的选票护航过关。而如果以上假设都在大选上演,执政党不能轻视绿潮的扩张和华裔选票的取向,而在野党则应该想方设法保住这群可以在大选左右战局的年轻人选票。
4 comments:
在反风盛吹的时刻,不只青年票,华裔选票整体也会倾向反对党,但是否足以导致议席转变,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是否会导致议席转变,的确是无法确定。但是至少看到那股不满的情绪已经正在蔓延。在野党要如何让他们的情绪转换成选票当然需要更大的努力。因为自从1990年后,选区的划分,对反对党非常不利,马华民政人联再惨,也最多会输多4个国会(预计霹雳1个、马六甲1个、沙巴1个、砂拉越1个),所以现在的反风不再象20年前那般的反风。但政治是可能的艺术,我依然对此有所期待,虽然希望不大。
虽然马大校园选举吹反风,但只是局限在马来学生,华裔学生还是冷感,华裔选票随波逐流,宿舍生还是一样处在恐惧之中,选票一律倾向校方,实际上局势没有多大变化。
all the best bro, you have my support :)
Post a Comment